最高人民法院

2022-02-28  来自: 山东首辰律师事务所 浏览次数:215

  法释〔2022〕5号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融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201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2次会议通过,根据2021年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60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融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修正,该修正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为依法惩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融资欺骗等非法融资犯罪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现就审理此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1条 违反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176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许可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二)通过网络、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信息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三)承诺在相应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第二条   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符合本解释第1条第1款规定的条件的,应当依照刑法第176条的规定,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处罚:(一)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二)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三)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四)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五)不具有发行的真实内容,以假的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六)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七)不具有销售保险的真实内容,以假冒保险公司、捏造保险单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八)以网贷、投资入股、虚拟币交易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九)以委托理财、融资租赁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十)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老年产品”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十一)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非法吸收资金的;(十二)其他非法吸收资金的行为。

  第三条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二)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三)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万元以上,同时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曾因非法融资受过刑事追究的;(二)二年内曾因非法融资受过行政处罚的;(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第四条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176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一)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二)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500人以上的;(三)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0万元以上的。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50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50万元以上,同时具有本解释第三条第二款第三项情节的,应当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

  第五条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176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一)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二)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5000人以上的;(三)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00万元以上的。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500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500万元以上,同时具有本解释第三条第二款第三项情节的,应当认定为“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第六条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以行为人所吸收的资金全额计算。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提起公诉后退赃退赔的,可以作为量刑情节酌情考虑。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在提起公诉前清退所吸收资金,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作为犯罪处理。对依法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依法将案件移送有关行政机关。

  第七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方法实施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所列行为的,应当依照刑法第192条的规定,以融资欺诈罪定罪处罚。使用欺诈的方法非法融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一)融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融资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融资款不能返还的;(二)肆意挥霍融资款,致使融资款不能返还的;(三)携带融资款逃匿的;(四)将融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五)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六)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七)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八)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融资欺诈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应当区分情形进行具体认定。行为人部分非法融资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对该部分非法融资行为所涉融资款以融资欺诈定罪处罚;非法融资共同犯罪中部分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他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融资款的共同故意和行为的,对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人以融资欺诈定罪处罚。

  第八条   融资欺诈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融资欺诈数额在50万元以上,同时具有本解释第三条第二款第三项情节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192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融资欺诈的数额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计算,在案发前已归还的数额应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融资欺诈活动而支付的广告费、中介费、手续费、回扣,或者用于行贿、赠与等费用,不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融资欺诈活动而支付的利息,除本金未归还可予折抵本金以外,应当计入欺诈数额。

  第九条   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处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金;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并处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罚金;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并处五十万元以上罚金。犯融资欺诈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并处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罚金;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并处五十万元以上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十条   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行、以转让股权等方式变相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或者向特定对象发行、变相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累计超过200人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179条规定的“擅自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构成犯罪的,以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定罪处罚。

  第十一条 违反规定,未经依法核准擅自发行基金份额募集基金,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不正当法律罪定罪处罚。

  第十二条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规定,利用广告为非法融资活动相关的商品或者服务作假的宣传,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的规定,以假的广告罪定罪处罚:(一)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二)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三)二年内利用广告作假的宣传,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明知他人从事欺诈发行证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融资欺诈或者组织、领导洗脑活动等融资犯罪活动,为其提供广告等宣传的,以相关犯罪的共犯论处。

  第十三条 通过洗脑的手段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资金,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者融资欺诈罪,同时又构成组织、领导洗脑活动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十四条   单位实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融资欺诈犯罪的,依照本解释规定的相应自然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定罪处罚。

  第十五条 此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关键词: 最高人民法院           

精英团队

精英团队

相关资讯 更多>>

山东首辰律师事务所,专营 精英团队 等业务,有意向的客户请咨询我们,联系电话:15054207766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山东首辰律师事务所 技术支持:圣城科技-青岛网站建设专家 网站地图 XML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